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公告 |
闽发论坛专业投资微信收录计划
🌓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精选
论坛
BBS
收录微信
微信导航
日志
Blog
分享
Share
招聘版主
搜索
搜索
热搜:
ASKing
炒股养家
独股一箭
微信收录
本版
帖子
用户
闽发论坛|游资孵化器
»
论坛
›
罗汉堂
›
理论奇技区
›
简单惊人的“M1定买卖”投资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坐而论道]
简单惊人的“M1定买卖”投资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某位券商研究员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当M1增速接近10%时投资深圳成指,增速超过20%时卖出,1996年至今年7月累计收益率达到惊人的9400%。
为了帮助普通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先对M0,M1和M2进行一下解释: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惊人的94倍累计收益
近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研究员的研究显示,在1996年至2009年7月这段时间内,如果以M1增速作为深圳成指的买卖标准,即“M1定买卖”,投资收益是非常惊人的。按照这个极其简单的投资模型,将近13年多投资深圳成指的累计收益大约为94倍。
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简单又惊人的模型呢?该模型设计,当M1 增速接近于10%的时候买入,当超过20%的时候卖出,投资标的是深圳成指。
根据以上两张图表可以看到,除了在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收益率较小以外,其他四个时间段内都收益颇丰。
M1定买卖”恐怕并非万能
该研究员认为, M1同M2相比,对物价更为敏感,根据以往的经验,当M1增速低于10%时,中国的通缩压力就极为明显,而当M1增速超过20%时,通胀的压力就开始显现,因此M1增速往往成为决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
按照这个逻辑,目前中国的M1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20%,10月份更是超过30%,因此面对潜在的通胀压力,中国央行将有可能很快对货币增速进行调控,目前中国股市的风险已经很大了。
一种在某个阶段有效的投资方式也会因为投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有不同效果的,当前的经济和股市环境和过去十年来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M1定买卖”在当前这个特殊环境下能否继续有效值得商榷。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在危机时期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资金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历史平均水平。在经济回暖时期,大量流动性开始活跃起来。以中国为例,M1增速在过去10年间没有明显超越过20%,但今年从6月份开始,M1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20%,10月份达到了32.03%。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此高的M1增速可能早已导致中国央行出台明显的紧缩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力度只能说是温和的。
中国央行之所以没有明显紧缩流动性,主要还是由于目前经济回暖的趋势还未完全稳固,过早紧缩流动性可能会扼杀刚刚复苏的经济。在经济回暖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和央行可能保持以谨慎和灵活的方针来调整政策,因此央行判断通胀的依据仍可能以CPI这种同步指标为主,而中国10月份CPI同比增速仍然是负值。另外,危机时期中国政府实施的各项强有力的政策所产生的惯性可能使得政策逆向调控难度加大。
总的来看,“M1定买卖”可能更适合在经济大致平稳阶段应用,而特殊时期的效果是有待验证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调控的决心和手段。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任何人不得擅作它用或者商用!请在下载或看过后24小时内删除!为尊重作者版权,请购买原版作品,支持你喜欢的作者,谢谢!若侵则联系微信ugouku删除。
回复
举报
楼主
|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股市反转的风向标:M1-M2
风险收益预期改变的触发标志:M1增速逐步快于M2增速
(银河证券2009年宏观策略节选)
尽管引发风险收益预期变化的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但是由于指标的滞后性,股市表现往往领先于经济基本面。实证经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往往引发市场走势的变化,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与股市之间的实证关系表明,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我们分别对比了M1、M2等几个货币供应变量与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结论是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最高,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高点时(2000年、2007年),上证指数到达阶段性高点。在增速之差到达低点时(1999年、2005年),指数也处于阶段低点。
我国M1增速、M2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系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是因为M1增速-M2增速更能反映出经济的运行变化,这一指标和股市一样都会对经济的变化提前做出反映:
1、在货币供应的各个层次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
2、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3、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4、货币供应和股市都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都会先于经济做出反映。
从货币当局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部分乃至全部发挥效力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时滞。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时滞在6至12个月。从历史上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大幅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释放流动性。1998年6月,在降息后的第八个月,M1、M2增速触底反弹。
2008年9月份以来,央行已经连续5次降息189基点。我们认为,在明年二季度末,M1增速-M2增速会达到阶段性底部,并推动市场上扬。我国货币政策对M1的影响要大于M2,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在经济下滑过程中,M1往往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并经过一定时滞后,M1反弹的速度也是明显大于M2,M1对经济的反映更加敏感。我们认为,在09年二季度后期M1增速会探底回升,M1增速-M2增速会达到阶段性底部,并在股市上有所表现。
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速
我们也研究了日本的流动性和股指的关系,结论与前文的分析基本一致。在1993年以前,日本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股指并无明显的关系,但是在93年以后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我们认为这主要因为1993年之前市场的特殊情况所致,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严重恶化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信贷的大幅收缩下,M2下降的速度过快,明显超过了M1的下滑势头,甚至在1992年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上扬并不意味着经济开始活跃。1993年之后,在央行的连续宽松性货币政策下,M1略有反弹,我们看到1996年和2000年M1大幅的上扬伴随着股指的明显上升。
日本的货币供应与基准利率变动
日本的货币供应与股指变动
因此,应密切关注货币供应变化,将货币供应增长的状况作为判断未来股市运行轨迹变化的重要领先指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闽发论坛
(https://xiarj.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23 丨本站资源仅限于学习研究,严禁从事商业或者非法活动!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晋ICP备2025056421号-1
|
晋公网安备14010602111202号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